婚戀篇:三次離婚浪潮沖垮舊體系
曾經(jīng)愛不愛不重要,如今結不結不重要,婚戀變奏曲50年彈出人性和包容
曾經(jīng),愛與不愛不重要,關鍵是娶或不娶;如今,結不結婚不重要,關鍵是愛或不愛。
想從戀愛中尋找快樂,有人卻只得到苦澀;想從婚姻中收獲幸福,有人卻只得到折磨。有的婚姻磨合之后是契合,有的卻
只是湊合。
婚姻愛情,也許是世上最難解之物。五十年太短,我們讀不懂,只能奉上一出出悲喜戀情;五十年太短,我們參不透,只能記下一段段啼笑姻緣。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故事——
爺爺奶奶經(jīng)組織介紹,先結婚后戀愛,相濡以沫走過激情燃燒的歲月,幾十年磨合發(fā)現(xiàn),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最美境界;爸爸媽媽上山下鄉(xiāng),大齡回城,自由戀愛,改革大潮中分分合合;兄弟姐妹尋尋覓覓,有人找到真愛,有人同居試婚,有人奉子成婚,有人跨國網(wǎng)戀,有人獨身,有人“斷背”,有人“丁克”……
溫暖與荒謬
婚戀性稍微出格是異端
包二奶傍大款沉渣泛起
幾代人不同的婚戀經(jīng)歷,仿如不同的婚戀變奏曲。梳理《羊城晚報》半個世紀來報道的婚戀故事,不同時代的溫暖、幸福、荒謬和辛酸,流淌于紙間。
上世紀50年代婚戀家庭新聞鳳毛麟角,主題多為鼓勵婦女沖出舊家庭的樊籬;六七十年代階級斗爭為綱,小家庭的冷暖不堪一提;80年代“貪慕虛榮”失身于港客或是偷嘗禁果生下棄嬰的事情,屢成新聞。在婚、戀、性方面稍顯“異端”便成為法律懲戒或是社會譴責的對象,因“耍流氓”被槍決,或因“看黃色圖片”被開除學籍的新聞,觸目驚心地現(xiàn)諸報端。
上世紀90年代,商品經(jīng)濟全面復蘇,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物欲橫流卻精神空虛,被誤讀的西方性開放交織著傳統(tǒng)“三妻四妾”,在少數(shù)珠三角洗腳上田者心中騷動,“包二奶”、“傍大款”沉渣泛起。著名的重婚案例——包工頭江記明一妻六妾的報道,曾令《羊城晚報》一時洛陽紙貴。“當代韋小寶”最終付出兩年徒刑的代價,但層出不窮的“大婆”與“二奶”們的斗智斗勇,竟成為這一時期扎眼的符號。
尊重與包容
簡化結離婚不用單位批
夫妻看黃被抓已成笑談
與此同時,尊重人性選擇、包容多元生活方式漸為時代主流。
曾經(jīng),愛與不愛不重要,關鍵是娶或不娶;如今,結不結婚不重要,關鍵是愛或不愛。曾經(jīng),戀愛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經(jīng)人介紹,結婚要查三代;如今,只要有緣,地位金錢年紀地域都不成為障礙,戀愛可以網(wǎng)戀,婚姻可以速配……《羊城晚報》作為一份走進家庭的報紙,對婚戀變化的潮流也格外敏銳,總是第一時間傳遞。
進入新世紀,既有楊振寧與翁帆挑戰(zhàn)世俗的老少戀,也有李宗權與關冰心跨越生死的兩地情,既有懶得結婚懶得離的現(xiàn)實無奈,也有簡化結離婚手續(xù)、不再通過單位批的政策寬松。當夫妻在家看黃碟被抓成為執(zhí)法者濫用權力的違法案例時,人們赫然發(fā)現(xiàn),中國已完成了一次從剝奪隱私到尊重人權的大轉身。
契合與湊合
婚戀如鞋合腳否自己知
追求幸福穩(wěn)定是主旋律
想從戀愛中尋找快樂,有人卻只得到苦澀;想從婚姻中收獲幸福,有人卻只得到折磨。有的婚姻磨合之后是契合,有的卻只是湊合。
現(xiàn)代社會,人們已認識到,婚戀是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與他人無涉。在不觸犯法律、不傷害他人情況下的種種婚戀行為,即使現(xiàn)在得不到理解,也許終將得到人們的尊重。
有社會學家認為,中國幾十年間經(jīng)歷了三次離婚浪潮:解放初、“文革”和改革開放中,每次離婚浪潮都是舊有價值體系土崩瓦解與新建價值體系將興未榮之際。婚姻如何嬗變難以定義,但追求幸福與穩(wěn)定,將是社會永恒的旋律。而捕捉、書寫這樣的旋律,也是《羊城晚報》不變的承諾。 (記者 曾璇 )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