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網(wǎng)友拍攝“京郊華南虎照”諷刺周正龍(圖)
《科學》將刊登爭議"虎照" 稱"并不代表是真的"
胡慧建自2005年以來一直在進行野生華南虎的考察工作。雖然沒有找到野生華南虎,他還一直希望能夠找到。胡收看央視《社會記錄》節(jié)目《瘋狂的老虎》時,非常生氣。節(jié)目中,陜西師范大學教授王廷正表示,周正龍拍到的老虎長時間保持一個姿態(tài)是因為當時它正在打盹,反應不是很靈敏。“如果央視有熱線電話,我就會直接打過去批評他了”。正是因為這個節(jié)目,他決定,以一個華南虎研究者的身份,指出吵嚷已久的陜西華南虎照片中的漏洞。他認為,根據(jù)目前已公布的原始照片,足以認定周正龍所攝圖片百分之百是作假。
在陜西公布發(fā)現(xiàn)華南虎的第一天胡就已得到消息,聽到拍到野生華南虎的消息,他感到很高興,覺得意義非常重大。同時,在野生中國網(wǎng)站找到了照片,并進行了仔細研究,主要是想了解該虎與華南虎的異同點,因為存在虎的新亞種的可能。但第二天,當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家向他表示了對“周老虎”的懷疑時,他也向?qū)Ψ秸f出了自己的懷疑———不是華南虎,且對虎的真假存疑。但一時覺得證據(jù)不足,就沒有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結合老虎眼睛的解剖學和成像學原理、自己在野外和動物園拍攝的貓科動物的照片經(jīng)驗,最后,他確信,照片中的老虎是假的。
昨天,他在接受本報(注:南方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詳細地陳述了他的分析思路與證據(jù)。
第一步 眼睛告訴我們真相
眼睛從目前的技術角度來說,是難以作假的。貓科動物的眼睛,它適應于夜間活動,所以它的瞳孔在白天是高度收縮的。另外,眼睛后部,有著一個類似于鏡子一樣的膜。這層膜使貓科動物在幾乎完全黑暗的情況下,識別并追捕獵物。在生物學上,這層膜被稱之為“脈絡膜層”。當光線穿過貓科動物的視網(wǎng)膜后,“脈絡膜層”可以將光折射,使得它們辨別出物體并追捕獵物。當光線打到眼睛上,會形成一種類似燈泡發(fā)光一樣的反光效果,是不可能出現(xiàn)黑點的。
如果沒有光線打到眼睛上的情況下,拍攝出來的圖像,會有一種類似浸水的玻璃球效果,有立體感。
而我們在關克提供的周正龍所攝原始圖片上可以看到,老虎的眼睛是白色的,中有黑點,整個是平面的感覺。根據(jù)EXIF信息,這張照片沒有閃光。那么拍攝出來的眼睛效果應該是一種類似浸水的玻璃球效果,且有立體感。
第二步“翻白眼”的原因
受網(wǎng)友“alwayssong”模擬拍攝“紙老虎”的啟發(fā),立體的眼睛和平面的“眼睛”圖像對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不同的。平面的會有一種很強的漫射,由此形成“白化”效果。真老虎照片絕對不會有這樣的現(xiàn)象。這就是圖片造假的關鍵證據(jù)。
此外,老虎的下唇是向上彎曲的,“周老虎”身上看不到。其次,“周老虎”的右前肢與整個位置不對。另外,他也對傅德志的看法表示贊同:葉子與老虎的比例關系不匹配,等等。但他認為這些都不是鐵證,最過硬的證據(jù)還是眼睛的異常。
相關新聞
專業(yè)質(zhì)疑串串SHOW
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公之于眾,網(wǎng)友們的意見基本趨于一致:真照片,假老虎。與陜西方面的想象不同的是,在網(wǎng)上發(fā)出質(zhì)疑聲音的,有各行業(yè)中的專業(yè)人士,他們有攝影高手,有中科院的植物學家、動物學家,有保護野生動物的非政府組織,甚至還有懂得計算視覺的專業(yè)網(wǎng)友。他們從各自專業(yè)角度出發(fā),把同一組照片上的可疑之處一一指出并進行了詳細的技術論證。這些分析論證得到網(wǎng)民的普遍認同。正如植物學家傅德志先生所言:誰說網(wǎng)友都是業(yè)余的?
◎攝影
代表:鮑昆 著名攝影家
拍攝距離過近
據(jù)周正龍對本報記者所說,他拍到老虎最遠的距離是60米開外,最近的有20多米。網(wǎng)友“好色偉哥”利用關克提供的原始照片,按物體大小/物距=像大小/像距(注:像距約等于焦距)的公式進行了計算。根據(jù)公式計算,周正龍應該是在離虎僅有12米左右的地方進行拍攝,與其所述不符。
閃光燈有疑點
第二次公布的照片中有一張是打了閃光燈拍攝的,照片上可見虎額頭上明顯的光斑。鮑昆表示,據(jù)拍攝者稱使用的是傻瓜膠片機和佳能400D數(shù)碼相機,這兩款相機的隨機閃光燈都屬于小功率的閃光燈,有效距離不會超過3米,在這么遠的距離拍攝老虎純屬無稽之談。網(wǎng)友“隨便寫寫”說,如是真虎,反光處應是雙眼,而非前額皮毛。而照片表現(xiàn)情況相反。
老虎色溫偏藍
在“周老虎”照片中,老虎的色溫顯著偏高(即偏藍),而周邊的草葉色溫偏低(即偏黃、綠)。網(wǎng)友“老編”介紹說,彩色攝影的色彩成像及色彩還原理論告訴我們,“陰影藍”只有在5500K的強烈陽光色溫和9000K近紫外色溫同時存在的條件時才會發(fā)生,例如雪景陰影。這個規(guī)律自人類發(fā)明彩色攝影術以來從膠片到數(shù)碼影像的記錄設備上已經(jīng)存在了,膠片尤其嚴重。即使有少許陰影藍也應該是整個照片顏色整體偏青藍色,絕對不會產(chǎn)生在局部,尤其是白色部分。
老虎和周圍光效不同
鮑昆表示,老虎身上的光是順光(也即平光),于是整個虎的影像是平的,沒有天光照明的立體感,這是閃光燈拍照的基本效果。環(huán)境光是正常陰霾天氣下的天光效果,植物受光和背光兩部分明暗關系立體明確。兩者的光效關系完全不同。
◎植物學
代表:傅德志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葉子與老虎的比例
傅德志認為,老虎身邊的葉子,是殼斗科的麻櫟或是榛子。這種植物葉子一般長3厘米(跟真老虎眼睛差不多大),不會超過6厘米。最可疑的是老虎腦袋上那片葉子,如果是真老虎的話,這葉子就得有小臉盆大,傅肯定地說,該地區(qū)沒有這么大的葉子。
拍攝地點有變化
傅德志分析了幾張圖片中老虎背景中植物的不同,認為老虎換過位置。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信息中心的李榮貴根據(jù)幾張照片中同樣的植物,同樣得出老虎拍攝位置有變換,而且通過制作示意圖標明了準確位置。
◎動物學
代表:解焱 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拯救中國虎基金會
近半小時不動
根據(jù)周正龍所攝原始圖片的EXIF信息,整個拍攝老虎的過程持續(xù)了20多分鐘。見過全部數(shù)碼照片的記者都表示沒有看到老虎的姿勢有任何改變,全是睜眼張嘴,放松臥于林中。網(wǎng)友“第一印象”做了GIF動畫,在三張前、背景完全不同、拍攝時間相差較大的照片中,老虎影像高度重合。
人接近姿勢沒反應
周正龍的圖片中,老虎一直保持著放松的臥姿。而拯救中國虎基金會聲明中表示,老虎尤其是野生虎的感覺非常敏銳。在陌生生物接近的時候,老虎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伏下身體,將頭放在兩只前爪之間,將整個身體壓平在地面上,這一行為,一方面可以防止對方發(fā)現(xiàn)自己,另一方面也方便采取下一步行動,隨時發(fā)動攻擊或逃走。
輔助證據(jù)不可信
在周正龍拍到華南虎之前,當?shù)毓賳T就已找到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解焱,把找到的老虎痕跡資料送給她鑒定。解焱表示,“實際上沒有太多材料,有一些腳印、糞便之類的照片啊,但是我們看了之后呢,(認為)都不是華南虎!
◎計算機視覺
代表:網(wǎng)友桑丘
平面老虎是唯一可能
桑丘表示,周正龍大概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一門學問叫做計算機視覺,他更不知道計算機視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圖像空間變換的。他用了非常常見的Matlab軟件包,利用其中通過透視變換來進行圖像配準的工具對周的圖片進行驗證。如變換后兩張圖片中的老虎會完全重合在一起,就說明老虎只可能是平面的,也就是一只紙老虎。
桑丘的驗證結果是:老虎的影像完全重合。
網(wǎng)友的模擬實驗
組圖紅圈處顯示虎眼“白化”過程
中國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論壇網(wǎng)友“alwayssong”在10月13日即提出了周正龍老虎圖片拍攝最可能的作假手段:打印老虎照片,貼于KT板上,然后放到林子里拍出“真照片”。面對仍不明朗的現(xiàn)狀,他決定親自動手驗證自己的假設。根據(jù)照片EXIF數(shù)據(jù),他用的是佳能350D相機,在鏡頭的55毫米段拍攝。
10月28日,“alwayssong”把自己模擬拍攝結果發(fā)表在論壇上。由照片可見,老虎色溫與環(huán)境色溫相比偏高的現(xiàn)象(即老虎色彩偏藍,草葉偏黃)與周正龍所拍攝照片一般無二。有網(wǎng)友指出,色溫偏差正是由于噴繪“老虎”的“紙”造成的,由于是數(shù)碼相機,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記者 譚人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