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年08月01日 14: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在廣東省佛山市青年臺商會會長王俞又的帶領下,中新社記者近日走進位于佛山順德陳村花卉世界的嘉盛園藝總場。園藝場內,只見大小不一、神韻各異的各類盆景擺放錯落有致,讓人宛若置身“世外桃源”。
作為嘉盛園藝主理人,王俞又對盆景作品如數家珍。在一盆雀舌黃楊前,他拿起剪刀,在樹上修剪起來,手法看似隨意,實乃蘊藏匠心。在一剪一落間,王俞又動情地向記者講述他與盆景藝術結緣的故事。
【同期】臺灣青年 王俞又
這一棵樹是參加過粵港澳臺盆景藝術博覽會都得到金獎的,而且這一棵比較特別是,它是入選了中國郵政的郵票,這也是一個臺灣盆景樹的代表,能入選中國郵票的樹也不簡單,這叫雀舌黃楊。它這一棵在我們手里,從我父親年輕的時候到現在也將近了四五十個年頭,但是這個都是一個活的藝術品,它可以作為一個傳家的代表作,傳家之寶,“家有黃楊,世代棟梁”。
【解說】王俞又的父親王振聲是臺灣有名的盆景藝術家。受父親的熏陶,王俞又自幼喜歡花花草草,尤對盆景情有獨鐘。他從小就立志,要成為父親那樣的盆景藝術家。求學時期,王俞又就選擇修讀景觀建筑專業(yè)。
【同期】臺灣青年 王俞又
我們家有4個兄弟姐妹,我們常常都是從小有時間放假的時候跟在父母身邊,他們隨著他們拜訪全臺各地的一些盆景界的1個大師,還是各地的盆景名家等等,其實小樹苗從小就慢慢的逐漸茁壯,扎下根之后逐漸成長茁壯,進而影響到日后我們選擇的一個路。
【解說】1998年,父親王振聲跨越淺淺的一灣海峽,從臺灣彰化到佛山順德創(chuàng)設了嘉盛園藝。2009年,學成的王俞又追隨父親的腳步到順德,一頭扎進了咫尺盆景世界里,十幾年如一日,精心雕琢“盆景人生”。
【同期】臺灣青年 王俞又
每天最重要的是把整個盆景場地里面做一個巡視,巡視的工作很重要,再就是澆水,澆水萬一要是沒有澆好的話,一般來說都尤其在夏天里面就很容易出問題,還有施肥等等,這個都是很細節(jié)的東西,但是透過你每天不斷地去巡視,然后去發(fā)現問題,我們是要發(fā)現問題,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們再繼續(xù)再去做一個這樣維護這樣子。
【解說】與早期傳統(tǒng)園藝賣場對盆景只作簡單的展示陳列有所不同,王俞又更注重盆景整體布局,他將園林景觀專業(yè)知識融入園藝場域設計,打造了移步見景、曲徑通幽的特色盆景園。如今,在父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嘉盛園藝在陳村花卉世界已擁有7個盆景園,樹木達數千株。
【同期】臺灣青年 王俞又
所以我來的時候把我們的園區(qū)做一個轉型升級,規(guī)劃改造之后通過一期的二期三期的模式逐漸改造,慢慢地把我們的園區(qū)打造成一個比較符合社會大眾要求的一個園區(qū),也是借機吸引了非常多的民眾前來參觀選購。
【解說】一盆勝比一林春,方寸之間天地寬、濃縮萬千世界。盆景更被喻為“無聲的詩”和“立體的畫”。王俞又表示,很幸運到大陸這邊發(fā)展后,能學以致用,把自己所學的專業(yè)導入到園藝場域日常經營中。
【同期】臺灣青年 王俞又
做藝術品,其實人家說是因材施教,你先看這棵樹的長勢,但是你的腦袋瓜里面你要先想說,這棵樹以后它要達到什么樣一個樣子,作為盆景人來講,每棵樹就像自己的寶貝,所以我覺得是比帶小孩還辛苦,盆景它不會哭,它只會說你要是給它水少了,它會“枯”給你看。
【解說】讓王俞又感到自豪的是,在促進兩岸盆景文化交流中,他也貢獻了一己之力。如今,臺灣盆景與嶺南盆景文化、技藝相互交融,碰撞出了新火花。比如,借鑒臺灣盆景的獨特技法,嶺南盆景生長成型時間得以縮短。這是兩岸盆景文化相互交流的成果展現。
【同期】臺灣青年 王俞又
說架起兩岸溝通的橋梁,是因為透過我們廣東省跟臺灣的盆景界的文化交流之外,然后用盆景來說話,不然說各地的風格不一樣,怎么去把廣東跟臺灣的盆景文化做個交流,做個對接,然后做個融合,這個是我們兩岸盆景人一直在做的事情。把好的東西我們互相學習,不好的東西我們就慢慢去把它做個改進,這樣才會進步。
【解說】目前,陳村花卉世界匯聚臺企達70多家,成為了臺商臺農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熱土。王俞又坦言,很多臺灣年輕人還沒來過大陸,建議他們多來實地走走看看。他認為,臺灣青年唯有親自走一趟,感受大陸各城市氛圍,才會知道世界是非常的大。
【同期】臺灣青年 王俞又
(臺灣青年)一定要做多走出去多聯(lián)動,這樣才可以兩岸之間的青年朋友多交流,才可以有更好的未來,這也是我為什么我以前是在佛山市青年臺商會,我是擔任秘書長一職,為什么說我想要跳出來說接任我們的第五屆的會長,因為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我們有使命把臺灣青年帶過來,到我們的大陸這邊做更深刻的體會跟感悟,這個我覺得是我的一個使命。
(韋杰夫 余楓 熊詩敏 冷婧菲 廣東報道)
責任編輯:【羅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