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現(xiàn)在不少人在回顧檢討“紅衫潮”的客觀后果時都認為,當陳水扁及其家族被揭發(fā)貪污受賄時,廣大泛綠支持者都十分失望、憤怒,認為此等貪腐行為違背民進黨的創(chuàng)黨宗旨,也損害民進黨的形象。當時,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紛紛要與陳水扁作出切割,民進黨“立院”黨團對黨員在“罷免案”表決采開放立場。為此,“新潮流系立委”揚言要進入議場投票贊成,“行政院長”蘇貞昌甚至要向陳水扁“逼宮”,陳水扁只得被迫讓出部份權力。如果任由民進黨內這種“反扁”情緒發(fā)酵下去,陳水扁早就成了“跛腳鴨”,甚至被黨內“反扁派”迫下臺。
但一場“紅衫潮”驟起,卻使泛綠支持者萌生深重的危機感。在維護黨的政權生命與批判陳水扁貪腐、損害黨的利益相權之下,他們選擇了前者,并迅速地聚攏起來,對“紅衫潮”進行反彈。陳水扁即趁此機會,來個“咸魚翻生”,度過了黨外“倒扁”和黨內“反扁”的危機,再次在黨內樹立自己的管治權威,并在在次兼任黨主席后達到權力新高峰。現(xiàn)在,陳水扁又回復了“一人說了算”的至高無尚地位,連本應按傳統(tǒng)為黨內“最大”的參選人謝長廷也被他晾在了一邊。
而另一方面,民進黨“立委”為了報復“國務機要費案”,告發(fā)了馬英九的“特支費案”,令馬英九被糾纏于官司之中,且玷污了他的清廉自愛形象,使到馬英九原來“躺著選也可當選”的選情逆轉。
對于“紅衫潮”有可能會引發(fā)反效果,當時馬英九是有預感的。故當施明德發(fā)起每人百元募捐時,他以“免被模糊焦點為政黨惡斗”為由,聲言自己不會捐一百元給施明德。后來,“紅衫軍”濫用路權時,他又下令臺北市警察局維護秩序,限制“紅衫軍”的活動范圍。
但在藍軍一片痛罵“軟弱”的威脅之下,馬英九終忍耐不住。除了是自己也捐錢給施明德之外,任由國民黨人參與“紅衫潮”活動。近來,就有臺灣學者認為,倘若國民黨人不卷入“紅衫潮”,該場運動的性質就是單純的“反貪腐”群眾運動。陳水扁要反制,也缺乏正當性。但一旦國民黨人也卷進去了之后,“紅衫潮”就變了“藍綠兩黨惡斗”,國民黨就失去了反貪腐斗爭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因此,在陳水扁蓄意要藉拆卸“大中至正”牌匾來挑起族群惡斗,以圖選舉利益之時,廣大泛藍支持者應當認真領會馬英九的呼吁,冷靜下來,不要再上陳水扁的當。還是化悲憤為投票動力,用選票來將民進黨趕下臺,屆時就擁有恢復“大中至正”牌匾的法定權力了。(富權)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