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考證和臺灣提供的有關(guān)記載,原來,謝長廷先祖謝光玉清康熙十九年(公元一六七三年)遷居臺灣。謝光玉生育兩子,小子兒謝建雍(字紫文,號謝彤詔,諱名紹周,俗名“虎魚佬”),清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中三甲進士,任陜西省鳳翔知縣,臺灣安平(澎湖)任協(xié)臺(副總兵),清皇誥授武功將軍。謝建雍兒子謝升源任滬尾(今淡水市)守備(五品官),謝升源子謝慶瑞。謝慶瑞有三子,季子叫謝五珠、謝五珠有三子,長子叫謝泮水。謝泮水有二子,長子叫謝仁壽,次子謝長廷。在道光拾叁年癸已梅月(公元一八三三年四月),即是謝建雍中進士一百周年之際,謝光玉的墳?zāi)褂善鋵O兒謝升源、曾孫謝慶瑞(系長廷曾祖父)等人,連同父親、祖父謝建雍的墳?zāi)挂黄饛呐_灣遷回祖地銅(金本)村埋葬。
謝長廷先祖的這兩座墳?zāi)够就旰脽o損。銅(金本)村謝氏族親介紹說,這與謝建雍墳?zāi)古粤⒂性t安縣縣令清道光拾肆年柒月初六(一八三四年,當年東山屬詔安縣管轄)豎立的《關(guān)于保護謝氏墳?zāi)沟墓尽肥幸欢P(guān)系。保護公示石碑上規(guī)定:“其祖墳前后左右……在長九十弓步(一弓步約一米)、寬八十弓步界限內(nèi),嚴禁軍民等侵葬、采草木侵占墳?zāi)挂约胺拍辽筵`踏等事,如敢不遵者,地保及管墳家人據(jù)實稟縣,將給予嚴懲……”數(shù)百年來,謝氏族親每年堅持組織為這兩座祖墳掃墓、壓紙錢等祭拜活動。
祖墳祖居保存完好
銅(金本)村謝氏大祖祠也保護完好,是全縣謝氏活動交流的主要場所。每年春秋二祭,全縣謝氏宗親集中到此祭拜,平時是銅(金本)謝氏老人的活動中心。
而謝長廷先祖的祖居,則是銅(金本)村內(nèi)一座古式磚瓦杉木結(jié)構(gòu)房屋,分有多間長房子,總長約三十多米、寬約二十多米,只是有的木門框和部份墻壁已破舊剝落。庭院空間正廳門楣上方刻有“總?cè)诌z澤”四字。過去門前豎有石旗桿。
謝長廷先祖謝光玉、謝建雍的神主牌,就保存在這座祖居內(nèi)三米高的神龕內(nèi)。謝光玉的木刻神主牌比兒子建雍的神主牌大很多,依稀可見表面雕花漆金,正面浮雕金字寫著:清皇浩封武翼都尉光玉謝公,三品水人端恪林氏主。孝男:建明、建雍,出嗣子:林懋、螺生。孫兒:升、蒲、艾、魁。抽出神主牌背面蓋板,只見底板毛筆字很清晰,里面寫著:故父諱石字光玉行五,生于乾隆庚子五年九月二十三日辰時,卒于道光壬午年二月十六日戌時。清皇顯妣待贈慈惠謝母林氏。孝男:自西(建明)、自東(建雍),出嗣子:自南(林懋)、自北(螺生)。孫兒:蒲、艾仝奉祀。
謝建雍神主牌雖然比父親小,但上端雕花刻字更顯得高貴。正面浮雕字寫著:清皇誥授武功將軍建雍謝公神主,出嗣子:蒲,孝男:士艾、升源、升魁。孫兒:福等仝奉祀。抽出神主牌背面蓋板,只見底板用毛筆字清晰地寫著:父諱紹州(注:與墓碑周同音)公武義將軍行二,生于乾隆庚子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辰時,卒于道光辛卯十一年正月十三日辰時。
根據(jù)《東山縣謝氏遷臺記略》,明朝萬歷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朝廷下令長期衛(wèi)戌澎湖、東山的一萬六千多青壯年到澎湖服役,銅(金本)村謝茅友等一批謝氏青壯年退役后定居澎湖或臺灣。
明永歷三年(一六四八年),鄭成功舟師東山島,謝氏不少青壯年參加鄭成功軍隊收復(fù)臺灣,后定居臺灣。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銅(金本)村部份謝氏鄉(xiāng)親遷居臺灣基隆,每年回祖地銅(金本)村參加春秋二祭。清康熙四十二年(一七零三年),探石村部份謝氏鄉(xiāng)親遷居臺灣漳化縣社頭鄉(xiāng)。清道光年間(一八二一年)銅(金本)村長房敦本堂十一世謝愈昌與妻子林勤慈及兒子全家八口人,十二世謝哈、謝誠等和十三世謝晏、謝水杏等二十多人移居臺灣臺中開基九張梨村。
謝長廷先祖墳?zāi)埂⑸裰髋萍白婢影l(fā)現(xiàn)后,相關(guān)消息刊登于十月八日及十月十一日的東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編印的內(nèi)刊《東山政訊》上。此消息傳開后,引發(fā)福建省各有關(guān)部門的高度關(guān)切,而銅(金本)村的謝氏族親們也高興地表示:“謝長廷第六代祖祖墳終找到了,實現(xiàn)了臺灣謝氏族親多年的愿望,希望謝長廷能夠回來,為祖墳掃墓!(富權(quán))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