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2008年“大選”候選人謝長廷在初選時大喊“和解共生”。但是,島內目前所面臨的諸如政黨惡斗、族群對立、兩岸關系緊張等問題仍未得到任何緩解。人們不禁要問——“和解共生”的口號哪去了?
人們曾經冀望民進黨在初選落幕后,從吸納中間選票的需要考量,會對黨內一面倒的極端“臺獨”思維和族群對峙路線有所節(jié)制;冀望將“和解共生”的口號掛在嘴邊的謝長廷能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但一個多月過去了,人們看到的卻是“選舉癥候群”和選后亢奮情緒不僅沒有退燒,反而呈現(xiàn)出愈演愈烈之勢。而謝長廷也只是選一些無關緊要的場合說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不要說出手了,就連“和解共生”的口號也不喊了。
謝長廷只是棋盤中的一子
看看本周又發(fā)生了些什么吧。陳水扁就哥斯達黎加宣布和臺灣“斷交”一事公開表態(tài):“不要再對大陸存有任何幻想”。民進黨高層放出話來,將著手研究并慎重評估為臺灣劃定防御的“紅線”,若大陸打壓臺灣“國際空間”的情況繼續(xù)惡化,將呼吁陳水扁考慮動用“防御性公投”向國際發(fā)聲。在“立法院”,“綠委”以牽涉安全為由,對藍營提出的將大陸配偶取得臺灣身份的年限由8年減為4年的“法案”封殺,致使關系到30萬在臺大陸配偶切身利益的“法案”再度流產。與此同時,藍綠“立委”圍繞“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guī)程”、“廢止公教人員18%優(yōu)惠利率存款改革方案”展開了新一輪角力!熬G委”霸占發(fā)言臺、搶奪麥克風的鬧劇再次上演,更有人公開威脅國民黨不要再硬拗,否則將引起更大紛爭。
在這樣的氛圍中,還有誰對“和解共生”心存奢望?謝長廷還能指望用這樣的口號為自己加分嗎?
對于謝長廷來說,他所面對的更大不堪還在于:一方面是陳水扁對謝長廷如何選擇選舉搭檔格外“關心”,不斷放話希望看到“謝蘇配”。另一方面,在民進黨中常會確定的2008年選舉輔選組織架構中,不但陳水扁、呂秀蓮赫然在列,張俊雄、游錫堃也都身居要職。很顯然,在民進黨的政治棋局上,所有的游戲規(guī)則都是由扁和那些只知擁抱“深綠”、對“和解共生”不屑一顧的人來制定,謝充其量只是一個勝算大些的參與者,想要玩下去,就要先學會守“規(guī)矩”。更何況,謝到底能不能玩到最后都還存有很大的變數(shù)。
弊案纏身謝長廷能走多遠
本周,臺灣“最高檢察署”特偵組已經開始就高雄“捷運案”傳喚謝長廷,并稱案子偵辦焦點鎖定在謝長廷收受廠商政治獻金是否涉及給予特定工程的“對價關系”。這是不是在暗示,不管案子最后會辦出什么結果,收受廠商政治獻金的“犯行”謝長廷已經背定了?令人吃驚的是,謝長廷身上居然有多達11個尚待查證的案子,以至于連他自己都不清楚這次是為了哪件案子被傳訊。
謝在接受調查時故作鎮(zhèn)靜、談笑風生的樣子,讓人覺得很搞笑。他難道忘了在正式獲得提名之前,黨內就有人擬提案要求暫緩提名,以免他弊案纏身、甚至遭到起訴必須退選而影響到民進黨的選情這檔子不愉快的事情了?不記得蘇貞昌曾經發(fā)出過“即使蒙混過了初選也過不了‘大選’”的警告了?檢調當然有一萬個理由施“拖字訣”讓整件案子有頭無尾,但這事他說了不算,關鍵得看扁和民進黨愿不愿意讓他玩兒下去。
也許謝長廷是在用自己的苦笑表露“身為綠營人的悲哀”?又或許是他要重新演繹靠“悲情牌”出奇制勝的故事?但不管怎樣都很難改變這樣一個事實:民進黨打造的“選舉戰(zhàn)車”正在按扁的意志全速前進,車上裝的最多的是名目繁多的政策支票,根本就沒謝長廷什么事兒。
為拉選票當局胡亂作為
本周,臺“行政院會”做出決定:自7月1日起,將島內勞工的基本工資調漲9.09%。而“國防部”方面?zhèn)鱽硐ⅲ瑥慕衲觊_始,島內青年服兵役時間將縮短為一年。把拉選票這種非常復雜的工作操弄到如此簡單、直白的程度,大概也就只有民進黨當局才能有這樣的魄力,堪稱世界政壇一大奇觀。
一個做事如此離譜的當局,它的官員自然也就不會把“亂搞”當回事兒了。本周被曝光的“亂搞”丑行又有不少。
警察偽造報案三聯(lián)單欺騙報案民眾,以吃案營造治安好轉的假象。嘉義縣議會在承辦“2007年臺灣燈會”招商案中,涉嫌圖利特定廠商,獲取不法利益達數(shù)百萬元新臺幣;身為上市公司的臺鹽在與外商簽下28億元新臺幣的重大購鹽合約時,既不經過董事會追認,過程也沒公告,而且一簽就長達10年,整個過程疑點重重;臺灣空軍官校負責教練機維修的軍官在攸關飛行安全的機體金屬疲勞檢測中,接受承包商賄賂,任由他們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以編造資料替代實際檢測,完全是在拿飛行員的生命開玩笑;一位海軍高官在率隊赴美參訪期間,為看脫衣舞,連參觀核動力潛艇的行程都放棄了……
殘酷的現(xiàn)實引發(fā)了越來越多的人對臺灣前途的沉重思考。本周,又一個由社會清流人士籌組的名為“臺灣前途展望協(xié)會”的組織浮出了水面。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喚醒中間選民,打破島內政壇藍綠二元對立的結構,迫使政黨在明年的“大選”中,將政治對抗、族群對立轉為以民生為主軸的政策辯論,讓臺灣多一份安寧少一些混亂。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嗎?(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