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11月16日電 題:賽場需要“偉大的最后一名”
中新社記者 沈嘉
大型體育賽事留給人們的難忘時刻,大多是勝利者的笑容或淚水。因此,多數(shù)鏡頭會瞄準那些競技場上的成功者,亞運賽場也不例外。
劉翔能否衛(wèi)冕?中日韓游泳“三大天王”如何瓜分金銀?中國軍團獎牌進賬多少?……在這些鋪天蓋地的信息之外,也可以看到“失意者”的鏡頭,雖然不多,卻很打動人。
個頭不高、甚至有些瘦小的蒙古國鐵人三項選手楚倫蘇赫•干蘇赫是在亞運賽場被記住的“最后一名”之一。他因機票問題,13日才到廣東,第二天就上場比賽。
46分29秒28,這是他與奪金的日本選手細田雄一的成績之差。當細田奪金后接受采訪時,干蘇赫依然在總長51.5公里的賽道上堅持,倒數(shù)第2名都比他快了20分鐘。在終點等待干蘇赫的是歡呼和掌聲。
這一細節(jié)被記錄在了北京的一家媒體上,編輯稱之為“失敗者的輝煌”。
從體育史上看,令人感動的故事也并非都來自冠軍,一個知名的例子就是來自比賽的負者。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上,一位來自坦桑尼亞的馬拉松選手拖著傷腿堅持跑完全程,雖然是在頒獎結(jié)束后的一個多小時才到達終點,但眾多觀眾仍為他起立歡呼。而這個叫做阿赫瓦里的運動員也被稱為“偉大的最后一名”。
阿赫瓦里的名言是,“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里,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
在本屆廣州亞運會上,有許多遠道而來的選手,其中一些來自經(jīng)濟相對落后、甚至戰(zhàn)火紛飛的國家和地區(qū)。因為訓(xùn)練條件和水平所限,他們中的不少人可能都會成為比賽中的“綠葉”。
即便在一些亞洲的體育大國和強國里,也有后發(fā)和弱勢的項目,選手們同樣付出了汗水和堅持。
本屆亞運賽場上選手有9704人,金牌只有476枚。那些成績被第一名遠遠甩在后面的選手,對體育的癡迷、對祖國的熱愛可能同樣深刻,他們的個人故事也可能令聞?wù)唧@心動魄。
當然,“偉大”并不因為是最后一名或者因為失利,而是因為參與、堅持和自我突破。
在短短兩年多時間里,中國已經(jīng)第二次成為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主場。這些體育大賽應(yīng)該不僅令“更高、更快、更強”的格言街知巷聞,還應(yīng)該傳播了這樣一種精神——“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生活的本質(zhì)不是索取,而是奮斗。”顧拜旦的這句名言同樣適用于亞運會和其他競技賽場。
以更大敬意關(guān)注賽場上的失意者,讓“偉大的最后一名”收獲更多來自賽場內(nèi)外的歡呼。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哉麟】 |
專題:第16屆廣州亞運會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