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在那個急需“精神標本”的時代里,“女排精神”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 文/陳園園
7月3日晚,在俄羅斯進行的總統(tǒng)杯女排賽決賽中,最后一局,中國女排頑強挽救八個賽點,以3∶1擊敗老對手荷蘭隊,成功衛(wèi)冕。賽后,媒體們又開始了“重拾女排精神”的討論。
長久以來,“五連冠”成了中國女排的一個標簽。新女排每有成績或偶有失手,都會重新勾起人們對于“老女排輝煌”的追憶。那個特殊的年代下產(chǎn)生的老女排,成了不可翻錄的絕版。
“女排精神”源于日本教練
說起中國排球發(fā)端最早的記憶,繞不開一個日本人,他叫大松博文。1965年,大松曾應周總理邀請來到中國,援教過一個月。大松超量的“魔鬼訓練”“意志排球”成了后來“團結(jié)協(xié)作,頑強拼搏”女排精神的源頭。
大松原是日紡公司的一名工人。1953年,出任日紡女排主教練,開始用高強度高密度的方法,訓練一支由紡織工人組成的球隊。1964年6月,大松博文第一次率領(lǐng)日紡女排來華訪問時,這支業(yè)余隊伍“最高的海拔也不過1米71”,但已經(jīng)在1962年的世錦賽上戰(zhàn)勝了當時稱霸排壇的前蘇聯(lián)隊,奪得了世界冠軍,在當時世界排壇引起一片驚愕之聲。
大松特殊的訓練方法在北京體育館一亮相,立刻吸引了很多群眾到場觀看。大松站在一側(cè),連續(xù)地大力拋球,而隊員們則一個個滾翻救球,直到精疲力竭!耙话憬叹毝际窃诹硪贿叞l(fā)球給隊員,大松則是用拋球的方法,從不同的方向砸向地面。這樣的話,速度會更快,角度也會更刁。”北京體育大學博導葛春林教授向記者解釋。大松采用的一些奇特訓練方法都是中國隊之前聞所未聞的。
第二天,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元帥也聞訊趕到現(xiàn)場參觀訓練,大有感觸;厝ズ蟊阊堉芸偫砣タ创笏傻挠柧,并陳述了體委想請大松來國內(nèi)訓練女排的意見。周恩來看后,亦為所動,接見了大松,并邀請大松再次來訪。
翌年,剛率隊拿到奧運會冠軍的大松應邀來到中國。體委特意從全國各地調(diào)來一批男女隊員參加訓練!坝柧毞浅?,身高馬大的山東大漢沒兩天就招架不住了,隊員甚至于出現(xiàn)了尿血反應。”葛春林告訴記者:由于女性耐力更強,本來男女一起訓練,幾天之后,男隊員就明顯跟不上了。早在訓練貝冢紡織隊時,場邊就放著大木桶,供運動員隨時嘔吐用。
除了大運動量的苦練,大松也將自己創(chuàng)新的鉤手飄球、滾翻救球、小掄臂扣球等技術(shù)帶到了中國。最重要的是將“嚴格要求,服從命令,培養(yǎng)團隊精神”的理念帶到了中國,開始培養(yǎng)起最初的“女排精神”。
其實,作為外交家,總理看重排球還有另一層深意。亞排聯(lián)主席魏紀中對記者回憶道:“1964年,中國正處于三年自然災害后的恢復期。3年間,我們主要的問題是浮夸風,工作不踏實。1964年剛開始復興,要求所有人艱苦奮斗,堅持實干”。
“正好這時排球界出現(xiàn)了這樣的機會,總理就非常明智地抓住了!痹诒本┯柧毱陂g,周總理還特地組織北京國家機關(guān)的干部都到北京體育館,觀看大松的訓練!翱偫硎窍虢璐颂岢环N腳踏實地,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如后來的乒乓外交一樣,不知不覺,排球開始扮演起政治上的角色。
盡管,容國團獲得中國首枚金牌之后,也曾發(fā)出過“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吶喊。但“團結(jié)起來,振興中華”顯然能觸動整個民族的神經(jīng)。
首先,排球是一個集體項目,需要隊友之間的團結(jié)協(xié)作。群眾基礎(chǔ)好,影響廣泛,在氣氛上、場面上更容易產(chǎn)生一種激勵效應。
女排輝煌恰逢時機
女排稍有起色之時,便遭遇文革,排球和其他項目一樣基本停滯。許多女排隊員都回家結(jié)婚生子。直到1972年4月,國家體委要求,各省運動隊恢復正常訓練。球類司原司長張之槐等許多排球界前輩從“五七”干校里重新回到排球崗位。
1976年6月,戴廷斌和袁偉民走馬上任,重新組建中國男女排,召回了一批已為人母的老隊員。又從北京體院的“青訓大隊”里,挑選了一批15歲左右的年輕選手,后來五連冠時期的主力曹慧英、楊希、陳招娣都在此時加入女排隊伍。當時提出的口號是:“三年打基礎(chǔ),五年出成績!
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杯冠軍恰好是第五年。
70年代,首先在國際大賽中顯露鋒芒的是男排。汪嘉偉在隊友的配合下發(fā)明了當時令世界各國男排都為之震驚的前飛和背飛打法。憑借出其不意的打法,1977年與1978年,中國男排分別取得了世界杯第五名和世錦賽第七名。在此后幾年中,中國男排出現(xiàn)滑坡,女排成了中國排球最讓人關(guān)注的亮點。
1979年底,在中國恢復奧委會席位一個月之后,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亞錦賽的冠軍,成為了“三大球”中第一個沖出亞洲的項目。
中國女排的勝利,又一次出現(xiàn)在最合適的時機。
“當時正值改革開放之初,支持改革和反對改革的斗爭還很激烈,中國朝哪方面走的道路并不明確。”魏紀中說,排球此時站了出來,最大的作用在于,“使得迷茫中的老百姓重新看到了希望”。
1981年,改革開放的第三年。競技體育也迎來新中國誕生后最繁盛的一年。
體操、跳水全面輝煌,中國乒乓球隊更是在第36屆世乒賽上,首次囊括所有項目的冠軍。但這一年給人激勵最深的還是排球。許多上點年紀的人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個初春的深夜,廣播里傳出了振奮的聲音:中國男子排球隊在爭奪世界杯排球賽亞洲區(qū)預賽的關(guān)鍵一戰(zhàn)中,先輸兩局,奮起直追,扳回3局,終以3比2戰(zhàn)勝韓國隊,取得參加世界杯排球賽的資格。
4000多名北大學子不約而同擁出房門,有的人甚至點燃自己的被子,做成火把,繞未名湖游行,并喊出了“團結(jié)起來,振興中國”的口號。他們是1978年恢復高考之后,第一批從農(nóng)村返城的青年,經(jīng)過了上山下鄉(xiāng)的歷練,希望國家富強的訴求異常強烈。
同年11月,在日本舉行的世界杯賽中,中國女排以七戰(zhàn)全勝的戰(zhàn)績?yōu)橹袊状螉Z得三大球比賽的世界冠軍。經(jīng)歷了文革苦難的人們,所有的激情和自豪感在這一刻噴薄而出。是夜,北京街頭萬人空巷,女排成了惟一的話題。贏球之后,激動的人們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徹夜狂歡。
魏紀中說,這時的中國“仍處在世界的包圍之中”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沒有任何一種事情能像排球場上酣暢淋漓的扣殺,更讓中國人體會到揚眉吐氣的快感。
之后,中國女排又接連收獲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冠軍,兩次世錦賽冠軍,一次世界杯冠軍。女排五連冠,培養(yǎng)了幾億的資深排球迷。
在那個年代,郎平、袁偉民是全國年輕人的精神領(lǐng)袖。
“老女排們”如今有半數(shù)定居海外,留在國內(nèi)的都紛紛進入了體育界的最高領(lǐng)導層,這種地位恐怕連國球都難以匹敵。袁偉民曾任國家體委主任,做到中國體育的總掌舵。五連冠的主力也大都身居高位:張蓉芳和孫晉芳執(zhí)掌排管中心和網(wǎng)球中心,侯玉珠、朱玲、張潔云等也都擔任地方體育局的一把手。陳招娣更是去年,晉升少將軍銜,成為了體育界的第一位女將軍。
回歸本位后的困境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女排有一局竟以0比15輸給了前蘇聯(lián)。以此為標志,中國女排結(jié)束了其最輝煌的時代。
直至2003年,中國女排在17年后重奪世界杯冠軍。同樣是在大阪,同樣是世界杯,同樣面對日本隊,打破十幾年的“冠軍荒”。
可除了體育圈內(nèi)人還跟著激動了一把外,普通民眾已經(jīng)沒有當年的熱情。較之1981年,中國女排首奪世界杯冠軍的徹夜歡慶,冷清中透出的是一種民族心態(tài)的成熟、淡定。
“歸根結(jié)底,是時代變了。在那個急需‘精神標本’的時代里,是歷史選擇了女排!蔽杭o中說。
如今的排球和其他項目要應對許多現(xiàn)實問題。資深排球記者楊瑪王利說,男排隊員每月拿著一千多塊的工資,排球的“特殊論”早無從談起。
走出光環(huán)的中國排球要和挾市場之勢、來勢洶洶的籃球一起爭“大個”,搶觀眾。不得不面臨聯(lián)賽中的“冷冷清清”。
如何在新時期,追求中國排球的復興,成了擺在管理者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