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魯能接連開出“重磅”罰單,是否能起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還不好說,首先給人的感覺是:兩家俱樂部大刀一揮,大筆真金白銀便省了下來,不失為“成本控制”的一個新思路。
肖戰(zhàn)波的150萬元,魯能所有將士百分之三十的年薪,放眼世界足壇,如此“高規(guī)格”的經濟處罰還真是少見。話說回來,中國球員的“性價比”本屬世界罕見,水平奇差,年薪卻動輒幾百萬元,就算攔腰一斬也沒人替他們心疼。令人略感意外的只是,這些受罰的球員自個兒好像也并不心疼,個個表現(xiàn)得心平氣和、無怨無悔,好像百八十萬還不夠他們打水漂似的。
球員真的富到如此程度了嗎?當然不是,他們只不過是打碎了牙齒往肚里吞罷了。如今比不得往年,像申花、魯能這樣還能大把燒錢的球隊已經少之又少,大多數(shù)俱樂部保證工資按時發(fā)出便屬“規(guī)范化”運作。你肖戰(zhàn)波膽敢不服?那好,請另擇高枝,剩下的150萬也沒有了。
常言說的店大欺客,便是這個意思。申花、魯能都是中超俱樂部中的“大店”,等著進來的“顧客”不計其數(shù)。有點類似英超的切爾西,雖然德羅巴整天窮嚷嚷要離開,但真要找到一個周薪10萬英鎊的“下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何況中超的轉會環(huán)境遠遠比不上歐陸,就算肖戰(zhàn)波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骨氣,也還要看申花愿不愿意張開那只“如來佛”的大手,否則,用咱中超流行的一句話說,“廢了你都行”。如此思來想去,最后的結果只能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俱樂部錢也省了,威也立了,球員看上去也更加老老實實、安分守己了,似乎是一個很圓滿的結果。但我懷疑,肖戰(zhàn)波和魯能將士對他們所處的這家“大店”,情感會不會更加淡漠,骨子里會不會有一種更深的逃離感?實際上,中國球員對俱樂部缺少歸屬感、榮譽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球員不以自己的球隊為驕傲,而只當自己是一個打工者,一個暫時在此落腳的漂泊客,這樣,很難想像他們在球場上有源自心底的求勝欲和主動為球隊奉獻的精神。少了這些,再多的金錢都是枉然。
看似一舉多得的“重磅”罰單,失去的,卻是無法衡量也最寶貴的東西。(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