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王春輝:外國名人為何用中文發(fā)社交媒體?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 | 王春輝:外國名人為何用中文發(fā)社交媒體?

2022年07月26日 20:58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電 題:外國名人為何用中文發(fā)社交媒體?

  ——專訪首都師范大學語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春輝

  中新社記者 徐文欣

  “大家好。我剛打了科興疫苗。我想說,這是安全的。我感覺很好?!边@是馬來西亞時任科學、工藝及創(chuàng)新部部長凱里·賈馬魯丁在社交平臺發(fā)布的一條中文推文。

  無獨有偶,現(xiàn)在不少海外名人用中文發(fā)社交媒體。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用中文發(fā)布《七步詩》,還引得不少中國網(wǎng)友為其打賞;丹麥羽毛球運動員安賽龍則一直用中文更新社交媒體。

  外國名人為何要用中文發(fā)社交媒體?中文的國際化已發(fā)展到哪一步?近日,首都師范大學語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文化學院教授王春輝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外國名人開始用中文發(fā)社交媒體?在中文國際化的進程中,還有哪些類似現(xiàn)象?

  王春輝:語言影響力是國家實力的晴雨表。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核心原因在于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推動了中文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全球中文學習者出現(xiàn)高層化和低齡化趨勢。比如世界巨富們的后代——扎克伯格、貝佐斯、羅杰斯的孩子們;政界及王室成員——從泰國公主詩琳通、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埃塞俄比亞前總統(tǒng)穆拉圖到特朗普外孫女阿拉貝,以及英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們,他們都在學習中文。國外普通家庭讓孩子學習中文的趨勢更是非常明顯。

  此外,中文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時,愈來愈多的外國政要為中國送上中文祝福;不少國際組織將中文列為官方語言;在新媒體領域,中文的影響力也持續(xù)提升。

2022年4月,莫斯科,俄羅斯功勛藝術活動家伊琳娜·扎哈羅娃在一場中文日活動上向觀眾展示帶有漢字的剪紙作品。<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田冰 攝
2022年4月,莫斯科,俄羅斯功勛藝術活動家伊琳娜·扎哈羅娃在一場中文日活動上向觀眾展示帶有漢字的剪紙作品。中新社記者 田冰 攝

  中新社記者:作為世界格局的必要組成部分,世界語言格局是怎樣演變的?世界語言格局的形成與哪些因素有關?

  王春輝:一部人類遷徙和交流史,也是一部人類語言的演化和接觸史。不同語言在不斷接觸和交流中相互吸收借鑒,共同推動著人類文明的前行。

  以大航海時代和英語的崛起為界,世界語言格局主要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陸地型語言主導期、海洋型語言主導期、英語帝國主義期。

  在大航海時代之前,人類語言基本上是陸地相鄰地區(qū)的吸收互鑒,比如漢字曾經(jīng)是東亞幾個國家的通用文字、漢語則在東南亞和中亞等地通行;大航海時代后,則成為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法語、英語等殖民宗主國語言主導的時代;隨著英美的接續(xù)崛起,尤其是隨著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英語順勢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可以稱之為“全球性”的超級語言。與此同時,法語、俄語、阿拉伯語、斯瓦希里語、西班牙語、漢語等則在不同的跨國區(qū)域內(nèi)作為區(qū)域通用語,而絕大多數(shù)的語言僅限于某國或某一地區(qū)使用,功能和地位十分有限。所以當代世界的語言格局呈現(xiàn)出“一超多強、多元并存”的局面。

  世界語言格局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大致說來是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國際體系等各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

  中新社記者:當下,中文的國際化程度與中國的綜合國力是否匹配?

  王春輝:現(xiàn)在的中國是世界大國,但很難說是一個語言強國??梢哉f,當前中文的國際化尚無法滿足國家發(fā)展的需求。

  一方面,明清閉關鎖國的歷史阻滯了中國對世界語言的了解和對世界的中文供給。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中國才開啟真正的國際中文教育和中文國際傳播。相比于西方國家?guī)装倌甑恼Z言國際傳播史,中文國際傳播仍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尚未形成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外交等因素相耦合的體系。

2022年4月,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楊進(左)在2022年聯(lián)合國中文日慶祝活動現(xiàn)場向來賓介紹中文。<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記者 李洋 攝
2022年4月,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楊進(左)在2022年聯(lián)合國中文日慶祝活動現(xiàn)場向來賓介紹中文。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另一方面,國際中文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并不完全適用于當下狀況,國際中文教育需要在放眼世界、借鑒國際成果的基礎上,建構起基于中文教育特征和事實的理論與方法體系。

  中新社記者: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國際中文教育面臨哪些困境與機遇?

  王春輝:在經(jīng)歷了十多年快速發(fā)展后,國際中文教育目前似乎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局面。

  首先,國際中文教育的基礎研究薄弱?;谥形牡牡诙Z言教學理論尚未形成,作為基礎設施的在線中文資源還處于散亂甚至匱乏的狀態(tài)。

  其次,支撐國際中文教育的長效體制機制亟需完善。“政府-學界-市場-社會”的四角體系有所失衡,后三者的潛力尚未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事業(yè)發(fā)展-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體制機制”等各要素之間互為支持的關系還不明晰。

  此外,宏觀國際環(huán)境日趨復雜。世界經(jīng)濟版圖、權力結構不斷變動,地方保護主義、民族主義甚至民粹主義有復燃趨勢,文明間的博弈走向深化。中文的國際教育正經(jīng)歷一個陣痛期,但這也給國際中文教育提供了痛定思痛、提質增效、優(yōu)化整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巨大機遇。

  第一,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歷史大勢決定了中文國際傳播的需求;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世界發(fā)展的助推作用能確保國際中文教育基本面的穩(wěn)固。

2020年12月,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的指導下,由科大訊飛建設和運營的智能語言學習平臺“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qū)。<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發(fā) 俞方平 攝
2020年12月,在教育部、國家語委的指導下,由科大訊飛建設和運營的智能語言學習平臺“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落戶青島西海岸新區(qū)。中新社發(fā) 俞方平 攝

  第二,中文已建構起全球最大的語言生活共同體,近14億的母語人口、6000多萬的華僑華人、1億多以中文為外語的使用者都是這個共同體的一分子。

  第三,新科技為國際中文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虛擬現(xiàn)實、社交機器人、元宇宙、區(qū)塊鏈等技術都已經(jīng)或將要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的推進器。

  尤其是區(qū)塊鏈領域,語言有著成為區(qū)塊鏈下一個現(xiàn)象級應用的潛能,借區(qū)塊鏈技術打造以中文為軸心的全語種全息知識庫,為語言學習者提供學以致用的場景,協(xié)同智能化,激勵區(qū)塊鏈化,打造集全球中文學習、中華語言文化傳承與傳播一體的互促式大生態(tài)。這一生態(tài)或將演變成中文同各語言連通的橋梁,形成以中文為中軸語言的格局體系,助力中文成為全球第二通用語言的目標。

  中新社記者:如何推動中文的國際化,讓其與各國語言相生相伴,共同繁榮?

  王春輝:推動中文的國際化,首先要放眼世界、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是要充分總結世界各國語言國際傳播的經(jīng)驗和教訓、借鑒它們的理論和方法、去粗留精,以中國的國情社情為基礎、從中文與漢字本身的特點來建構理論和方法。

2022年2月,洛杉磯國際研究學習中心學生迪恩•弗洛雷斯展示中文筆記。中新社記者 張朔 攝

  其次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人類的語言國際化出現(xiàn)過許多模式,比如阿拉伯語的宗教模式、法語和英語的殖民模式等,而幾十年來的中文國際化實踐則建構起了一種和平發(fā)展背景下的合作共贏模式。

  最后還需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國際中文教育不是要擠壓其他語言的生存空間,而是要與其他語言和睦相處、和諧共存,從而為維護和發(fā)展世界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努力。(完)

  受訪者簡介:

  王春輝,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博士,首都師范大學語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語言戰(zhàn)略研究》雜志副主編,入選“北京市國家治理青年人才培養(yǎng)計劃(第三期)”。主持、參與各級項目若干,出版著作2部,發(fā)表文章100余篇。研究領域涉及語言政策與規(guī)劃、社會語言學、語言文化教育及傳播、漢語句法語義等。

【編輯:田博群】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