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特稿)兩岸關系2024:風高浪急 克難前行

分享到:
分享到:

(年終特稿)兩岸關系2024:風高浪急 克難前行

2024年12月29日 10: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題:兩岸關系2024:風高浪急 克難前行

  中新社記者 朱賀

  甲辰歲末,大陸東北在約零下二十攝氏度的天氣中迎來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及臺灣青年一行,兩岸民間再以冰雪之名實現雙向奔赴,升騰的熱情正不斷融化阻隔海峽的“堅冰”,為即將結束的2024年增添暖意。

  這一年,臺海局勢更趨嚴峻復雜,大陸穩(wěn)推兩岸關系前行;這一年,兩岸民間交流“旋風”迭起,相向而行絡繹于途;這一年,兩岸融合發(fā)展再添動能,先行先試政策落地見效。

  風高浪急,反“獨”促統(tǒng)扎實推進

  2024年年初與年末的兩場選舉,為兩岸關系增加變數。1月,民進黨籍候選人賴清德成為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從“就職演說”到“雙十”講話再到所謂“過境”竄訪,不停兜售“臺獨”分裂主張,鼓吹“新兩國論”,加劇臺海風高浪急;11月,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在大選中獲勝、重返白宮,臺海上空再蒙陰影。

  多位大陸學者接受中新社采訪時指出,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將臺灣綁上“臺獨”戰(zhàn)車,是當前兩岸關系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任憑風波不斷,大陸作為掌舵者,始終牢牢把握兩岸關系發(fā)展的主導權,有效維護兩岸和平穩(wěn)定,穩(wěn)控臺海局勢。

  從進一步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到多部門聯合發(fā)布《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再到兩場“聯合利劍”演習,大陸以經濟、法治、軍事等手段充實工具箱,對“臺獨”和外部勢力干涉作出堅決回擊,充分展現反“獨”促統(tǒng)的決心和實效。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對中新社表示,展望明年,“臺獨”勢力的挑釁之舉及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對臺政策等,或為兩岸關系帶來不確定性,但大陸有信心和能力將之轉化為有利因素,塑造更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的局面。

  “旋風”迭起,相向而行絡繹于途

  盡管海峽上空的陰云因民進黨當局繼續(xù)執(zhí)政而難以消散,從年頭熱絡到年尾的交流情勢不斷在兩岸擴散,格外令人樂觀。

  交流絡繹于途。無論是隨馬英九尋根訪古、感受大陸發(fā)展脈動的臺灣青年,還是在臺灣掀起“馬龍旋風”的大陸師生團;無論是如約而至、吸引越來越多新老面孔參與的海峽論壇,還是歷盡波折終登場的“2024上海臺北城市論壇”,有三百多萬人次各領域各層次臺灣民眾投身交流大潮,兩岸同胞雙向奔赴的身影更加頻繁。正如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今年4月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時所言,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經貿合作密切。今年1月至9月,大陸新設臺商投資企業(yè)同比增長5.6%,臺資錨定大陸市場信心未改;今年1月至11月,大陸與臺灣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9%,顯示兩岸經貿往來勢頭不減;不久前在廈門舉行的2024兩岸企業(yè)家峰會年會,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兩岸產業(yè)鏈、供應鏈合作,傳達產業(yè)界加強交流的共同熱望。

  大潮滾滾向前,與之相伴的是民進黨當局不斷“升級”阻撓招數:先是拒不解除臺灣游客赴大陸游“禁團令”,又對大陸赴臺交流活動不斷設限,更動輒搬出惡法打壓、恐嚇參與兩岸交流的臺灣民眾,不惜惡化兩岸關系、挑起兩岸民意對抗。

  “逆流之舉終究螳臂當車?!睆B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對中新社表示,相向而行的兩岸同胞正以實際行動表明,交流是化解兩岸沖突的關鍵“藥方”。

  落實落細,融合發(fā)展再添動力

  兩岸關系日益嚴峻,更顯融合發(fā)展之可貴。從頂層設計到政策落地,這一年,大陸不斷為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增添動力。

  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fā)展;12月初,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部際協調機制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推動融合發(fā)展落實落細;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后,國臺辦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支持臺商臺企拓展內需市場。

  上海交通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向中新社指出,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穩(wěn)步推進,大陸經濟展現韌性,將為臺商臺企帶來更多商機,為兩岸經濟融合增添新動能、拓展新空間。接下來,兩岸經濟合作可在智能制造、綠色能源等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

  與寶島一水之隔,福建在探索兩岸融合發(fā)展新路上獨具優(yōu)勢。張文生表示,如今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已形成不少先行先試經驗,取得一批首創(chuàng)性對臺融合發(fā)展成果,“應通盡通、能融盡融”正為閩臺同胞打造觸手可及的兩岸“生活圈”。(完)

【編輯:張子怡】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