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納福歲又新 海外僑胞共慶春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劉洋)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通常被認為是忙年的序曲。中新社22日連線采訪海外僑胞和民俗專家,聽他們講述過小年的傳統(tǒng)習俗。
日本僑領(lǐng)賀乃和說,在老家北京,小年的到來標志著春節(jié)正式拉開序幕。這一天的“規(guī)矩”較多。民間傳說灶王爺在小年時上天言事,因此人們要忌臟污、忌口業(yè)。兒時的賀乃和與家人一起灑掃房屋,將舊年的灰塵清掃出屋,迎接新一年的祥和幸福。
之后,賀乃和將父親寫好的春聯(lián)貼到門框或墻上。一家人換上新衣,在廚房祭拜灶神。孩孫輩們分享粘糖瓜,希望灶王爺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家庭和睦平安、衣食有余。
賀乃和說,小年是春節(jié)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往他是和家人同度,但這幾年他都在忙于準備全日本華僑華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希望能讓在日同胞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和家的溫暖。
在廣東開平,臘月二十三的餐桌上少不了咸雞籠、牛欄丸、缽仔糕、腐竹粉絲蝦米等傳統(tǒng)小吃。“過小年時咸雞籠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點心,寓意著吉祥如意、金玉滿堂?!泵佤攦S領(lǐng)羅兆雄說。
羅兆雄說,家中長輩清早起來開始準備食材。做咸雞籠時先將糯米粉與粘米粉混合搓成面團,再包入叉燒、馬蹄粒、雞蛋絲、蘿卜粒等制成的餡料,兩手一捏將面團封口,形狀酷似當?shù)氐膫鹘y(tǒng)竹編雞籠。經(jīng)熱油炸制后,面團表皮依然呈米白色,外酥里糯,餡料咸香可口。長輩的手藝讓他至今回味無窮。
到秘魯生活后,羅兆雄和家人還保留著過小年的傳統(tǒng),一起做美食慶祝。他在自家的中餐廳內(nèi)舉辦舞龍、舞獅表演,邀請秘魯食客一同熱鬧過節(jié),為新年討個“好意頭”。
“我的老家在安徽的小鎮(zhèn)上。關(guān)于哪天過小年、有哪些習俗,每家每戶都不太一樣?!瘪R來西亞僑胞郝夢雨說,她和家人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家里準備南瓜和年糕。也有街坊鄰居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當天主要吃炸貨。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張勃表示,關(guān)于小年的文字記載最早可追溯至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其中提到“其明日,是謂‘小新歲’”。“其”特指臘日。臘日作為祭祀之日,在不同朝代的具體日期并不固定。小年的日期在臘日的第二天。
宋代時,小年被固定在臘月二十四。宋代以后,臘祭活動衰落,但小年卻流傳了下來,成為南北方共同慶祝的節(jié)日,其中祭灶是最重要的習俗。明朝后期,北方部分地區(qū)開始出現(xiàn)變化,祭灶日期從臘月二十四轉(zhuǎn)變?yōu)榕D月二十三。
張勃說,小年承載了人們辭舊迎新的愿望。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迎接除夕的到來。(完)
華人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22日 1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