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廣州南沙!
南沙,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地方,
位于粵港澳大灣區(qū)地理幾何中心,
也是廣州唯一的出海通道。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ce4b461052b646448b830583950f071d.jpg)
清代中期,廣州“一口通商”,
南沙虎門口是洋船來華貿(mào)易的前沿關(guān)口,
被外國商人稱為“大清國門第一關(guān)”。
如今,南沙港依舊是廣佛經(jīng)濟(jì)圈
和珠三角西翼城市通向海洋的關(guān)口。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5a06cbaf3a7f48ec9ea09fe8fd4e8375.jpg)
南沙,向海而生、因海而興,
改革開放后,
昔日的邊陲小鎮(zhèn)正快速蝶變?yōu)?/p>
面向世界的現(xiàn)代化海濱新城。
到南沙,一定要打卡天后宮!
世代靠海謀生的南沙人,
視媽祖為守護(hù)之神,
天后宮是為紀(jì)念這位海上女神而建,
依山傍海、殿宇輝煌、樓閣宏偉,
是目前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7c09eb8df52646f9b7676934e6ae2a9e.jpg)
天后宮有“天后八景”,
包括濱海銀灘朝陽、
五彩靈徑、媽祖靈釵等,
涵蓋歷史、地理自然景物。
其中,南嶺塔位于天后宮最高處,
可俯瞰天后宮全景、
珠江出海口、伶仃洋等。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2a3aa8a2d3124e9690c09d6e87058568.jpg)
每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三,為慶祝媽祖誕辰,
天后宮都會舉辦南沙媽祖文化旅游節(jié),
當(dāng)天,來自我國
東南沿海一帶、港澳臺地區(qū)的
信眾均紛紛自發(fā)前來參加祭拜盛典,
場面恢弘盛大、莊嚴(yán)神圣。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2f307243d45c43f893effc83c75459d4.jpg)
到南沙,一定要打卡絕美海濱風(fēng)光!
南沙擁有廣州三分之二的海岸線,
靠山望海是其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eb61c692114e48aa82729155edbfff7f.jpg)
南沙的標(biāo)志性
觀海網(wǎng)紅碧道“慧谷超級堤”,
首段位于南沙灣海濱路,
一線直通大角山海濱公園,
全長6公里。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04dd55318c2d4182be8c2843b294b750.jpg)
如果你想體驗“歐陸”風(fēng)情,
可以到南沙游艇會,
岸邊復(fù)古城堡風(fēng)格的建筑,
停泊著白色的游艇和帆船,
不時有沙鷗翱翔藍(lán)天,
仿佛置身于歐洲小鎮(zhèn),
這里也是電影《美人魚》的取景地。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0aee438fc52d4a03af2ec1f706cb5344.jpg)
位于南沙區(qū)蒲洲山上的蒲洲炮臺,
建于清光緒十年,
是大角山炮臺群的一部分,
扼守著珠江虎門水道,
從這里的山頂平臺可以遠(yuǎn)眺虎門大橋,
看船只悠悠駛過。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b96db8e42eb7427e852f8c2497510578.jpg)
蒲洲炮臺附近的蒲洲花園,
匯聚了世界名花奇卉,
草坪前的荷蘭小屋,
白色法式城堡圍墻,
一排排的針葉樹木,
讓人誤以為闖入了一片森林。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fe774451e05a4cd48e63774d8d68d6e4.jpg)
廣州濱海旅游的熱門打卡點
還有南沙十九涌漁人碼頭。
這里是漁民捕撈和銷售海產(chǎn)品
而形成的一個避風(fēng)港,
設(shè)有海鮮市場、休閑長廊以及觀鳥臺等。
隨著8月16日南海伏季休漁期正式結(jié)束,
十九涌漁人碼頭又開始熱鬧起來。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a1c6b92f15cc4493bf0183f0b928d535.jpg)
到南沙,一定要打卡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位于廣州最南端,
是珠三角地區(qū)保存較好的
濱海河口濕地。
濕地種植有15個紅樹品種
及多種蘆葦、蓮花,
每年吸引了上百種十萬多只候鳥
在這方樂土繁衍棲息,
形成珠江三角洲難得一見的候鳥天堂。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909893cda3cc4cc3a9faef083e05e020.jpg)
這里不僅是鳥類繁衍生息、
遷徙停歇的重要驛站,
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hù)的
寶貴基地,
被譽為“廣州之腎”。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98f599c3fa724f24957924485c0f6385.jpg)
到南沙,一定要打卡東涌水鄉(xiāng)!
南沙東涌鎮(zhèn)擁有八百年水鄉(xiāng)風(fēng)情和
廣袤優(yōu)美的田園風(fēng)光。
東涌水鄉(xiāng)風(fēng)情街
與嶺南古建筑相融,
與沙田水脈相依。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5eb743014b334466a9d4f605a6282682.jpg)
小橋流水,
小舟擺渡,
青磚黛瓦水面映。
樹蔭下,
沿著石板路一路往前走,
感受東涌水鄉(xiāng)的詩情畫意。
到南沙,一定要打卡十八羅漢山!
十八羅漢山森林公園
位于南沙大崗鎮(zhèn)東南角,
整體由十幾座山嶺組成,
這里有云霞觀、仙廟、觀音堂、
水月宮等多個百余年歷史的觀廟,
還有金屏山、羅漢塔等眾多景區(qū)。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291ebc723e7b47e99e23fc5c171feca4.jpg)
十八羅漢山每年根據(jù)不同的時間
設(shè)置賞花的主題。
目前山上開辟了桃花園、櫻花園、
黃花風(fēng)鈴木長廊、禾雀花長廊等觀賞點。
每年三月,
浪漫櫻花遍布山野,芳馥縈繞。
公園內(nèi)還流傳著“梅郎與布娘”
“十八羅漢石”等多個典故。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c10d5da40d3d4f029ced461ec8830f7a.jpg)
到南沙,一定要品嘗這些美食!
南沙的非遺美食、特色小吃是
值得慢品的人間煙火,
如黃閣燒肉、疍家撐粉以及時令漁獲等。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f294b235f2784db793e9236e1fa8b905.jpg)
黃閣燒肉在珠三角一帶遠(yuǎn)近馳名,
蓮藕與皮脆肉嫩的燒肉結(jié)合,
經(jīng)過長時間的熬制,
既保留了燒肉的香口,
又消除了油脂的肥膩感,
一口吃下去爽脆回香。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e63aea21e4274d1ba0b0fb6a3f927405.jpg)
南沙新墾的蓮藕風(fēng)味獨特。
由于新墾地處珠江入??冢?/p>
泥層肥厚,水源豐富,
這里已有上百年蓮藕種植史,
夏季采收的蓮藕嫩白爽脆,味道甘甜清香,
秋冬季節(jié)所收獲的蓮藕肥大豐滿,
味道松粉、藕香濃郁。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2947159bc1704b9d863e70fdeda75ddd.jpg)
南沙的咸淡水魚,
最有名的就是“黃金魚”,
包括黃眉頭、黃腳立和金鼓魚三種。
黃眉頭,又叫獅子魚,
是南沙特有魚種。
肉嫩而無腥味,
清蒸最能吃出鮮嫩口感。
黃腳立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
營養(yǎng)豐富美味的優(yōu)質(zhì)食用魚,
其肉質(zhì)細(xì)嫩,鮮食、鹽制均宜。
金鼓魚又名金錢魚,體扁呈圓盤形,
體長大約20至30厘米,
營養(yǎng)豐富。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ff9a5e6645474519b97918bbb60ba37d.jpg)
吃葵花長大的葵花雞,
把向日葵的精髓全部吸收,
營養(yǎng)成分較高,
且皮黃皮脆、骨黃骨脆、肉甘香,
滑而不肥,口感以嫩取勝。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c0ca462c9b1b412ba383afbe93a2114a.jpg)
南沙土特產(chǎn)還有青蟹,
得益于優(yōu)異的自然條件,
青蟹具有“殼薄、肉多、味美”的特點,
蟹肉飽滿、潔白細(xì)嫩、膏體橙黃、味鮮味甜。
青蟹中千里挑一的黃油蟹,
蟹膏滿滿,征服無數(shù)美食愛好者的味蕾。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f917839dd62c45eeb0d7498f14379015.jpg)
疍家糕是南沙
東涌水鄉(xiāng)人家的一種傳統(tǒng)小食。
疍家糕也叫“撐粉”,
“撐粉”得名于制作時需用木棍不停的攪拌,
動作如同疍家人撐船時
船槳在水面下攪動一樣。
攤涼后的撐粉可以直接吃,
也可以切成片狀、塊狀,
再用其他烹調(diào)方式加熱加工,
如清蒸、香煎、炒菜、打邊爐等,
口感風(fēng)味不盡相同。
到南沙,一定要體驗這些民俗文化!
南沙河涌密布、水網(wǎng)交錯,
其獨特的水文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
具有疍家風(fēng)情的水鄉(xiāng)文化。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15249baa14104738b94f79e3532517b7.jpg)
水鄉(xiāng)婚俗是南沙地區(qū)特有的婚慶習(xí)俗
傳統(tǒng)的水鄉(xiāng)人以水為媒,
以艇為轎,以歌會友,
婚慶習(xí)俗有做媒、下聘禮、開臉、上頭、
開席、水上迎親、跨火盆、
拜高堂、夫妻對拜等鄉(xiāng)味十足的民俗風(fēng)情。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e0cb494053e44af7ad600d450ff1aab0.jpg)
咸水歌是疍家人的白話漁歌,
它覆蓋了疍家人的溝通、戀愛、婚嫁等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咸水歌以粵語方言演唱,
歌詞多為即興創(chuàng)造,
隨著時代發(fā)展,現(xiàn)代人所唱的咸水歌
一般都經(jīng)過作曲人譜曲、作詞人填詞
這一創(chuàng)作流程,
也有即興演唱的。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3fd1fbdb10fe44139b94d0e67fa05732.jpg)
南沙賽龍艇充滿了南國水鄉(xiāng)浪漫情調(diào),
龍艇與傳統(tǒng)龍舟不大相同,
它是一種特制的較為狹窄輕快的小艇,
既當(dāng)交通工具,
也是運送水果、稻谷的主要農(nóng)具,
閑時晾在陰涼的地方,
比賽時無任何裝飾,也不配鼓手。
通常每舟3-5人,不用鑼鼓,
劃艇時只靠共同的呼喊一起發(fā)力。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699af20c892347358b90e886df1f01fb.jpg)
黃閣麒麟舞在南沙區(qū)黃閣鎮(zhèn)
已經(jīng)流行百年,
是融音樂、舞蹈、南派武術(shù)、工藝美術(shù)
于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形式,
同時將鑼、排鼓與嗩吶演奏及鈸、
單打等八音鑼鼓有機(jī)結(jié)合,
穿插廣東音樂《得勝令》等伴奏,
充滿了熱烈的喜慶氣氛
和濃厚的地方韻味。
AI也去了趟南沙
來看看AI眼中的南沙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5eced6a5019d4df48df7ffa481b13148.jpg)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80d40b7b24534cc292cb4de9eadc7a2c.jpg)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c707f1ee38444c5f9a8e57b1be23d1a7.jpg)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3e043a422a1948849be20ae31a50501e.jpg)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4/09/09/0eea7977cce9427b94a2f2d34d45492d.jpg)
伶仃洋畔,珠江匯流,
“灣區(qū)之心”南沙,
正在向宜居宜業(yè)宜游的“未來之城”邁進(jìn)。
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沙!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作者:孫秋霞)
![](/fileftp/2022/04/2022-04-20/U719P4T47D50049F24533DT20220420152844.png)
- 專題:人這一輩子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2月05日 16:51:36
- 2025年02月05日 11:13:47
- 2025年02月05日 10:53:33
- 2025年02月05日 09:53:02
- 2025年02月05日 09:20:38
- 2025年02月05日 07:54:54
- 2025年02月05日 05:41:22
- 2025年02月04日 17:05:09
- 2025年02月04日 15:45:53
- 2025年02月04日 15: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