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23日電 分隔一甲子的兩岸故宮博物院,最近因兩岸關系解凍,邁向合作的可能。60年前,國寶遷臺的一頁滄桑也再度成為熱門話題。遙想當年,在兵馬倥傯之際,國寶如何安然渡海?臺灣聯(lián)合報23日刊發(fā)一組報道,為讀者解讀當年國寶運輸過程,且聽老故宮人娓娓道來……
大三通為兩岸關系帶來新契機,也讓兩岸故宮的合作可能性大增。值此關鍵時刻,中央電視臺最近以十二集的紀錄片“臺北故宮”講述珍寶渡海的幕后故事,勾起老故宮人的回憶。
古物南遷 莊嚴見證
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北方局勢動蕩,當年的政府起意將故宮文物南遷。1933年,政府開始兵分三路將國寶南遷,先后運出1萬3491箱故宮文物,及分藏于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jiān)的文物6,066箱,先后暫存上海、南京。七七事變爆發(fā),故宮再將其中80鐵箱精品用輪船運往武漢,轉(zhuǎn)長沙、貴陽、安順,最后運往四川巴縣。
當年一路押送最重要的第一批國寶的是甫自北大哲學系畢業(yè)的莊嚴,日后他曾在臺北故宮擔任副院長。隨著國寶南遷,他的四個兒子,莊申、莊因、莊喆、莊靈也成為國寶播遷的見證人。
東藏西躲 敵軍難襲
莊靈說,故宮原本有意讓這些寶物常存長沙,擬在此開挖山洞。未料,山洞尚未開挖,長沙火車站就被轟炸了!而故宮國寶此時暫存在湖南大學圖書館,故宮人緊急將國寶運離此地,才離開長沙不到一周,湖南大學圖書館已被炸為平地。
另一段艱險的旅程是,在抗戰(zhàn)末期,年幼的莊靈跟著大人們沿川黔公路逃往四川,在通過用木料搭建的烏江大橋時,因擔心老朽的木橋不堪負荷,要求眾人下車行走,只有莊靈因年幼享特權可坐車。
他至今猶記得,車隊出發(fā)時,兩旁扶老攜幼的難民綿延不絕;在遵義附近,還驚恐萬分發(fā)現(xiàn)低空盤旋的日本偵察機。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